约29000字。
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述试题的答案组织
山东祁有理(高级教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第五大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道大题。本大题既考查对信息的理解、接纳与吸收,又考查对信息的整合、表达与交流,再加上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因而,本大题一直是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题,也是关系到考生高考分数高低的一道大题。然而,从近年来各地评卷情况看,本题得分率一直较低,甚至可以说是全卷各题目中得分率最低的。所以,研究并解决本大题的解答技巧特别是该大题的答案组织问题,非常重要。
第一种模式筛选整合型
题型示例:
例一、(2004年湖南卷)18.填空(2分)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____,不必带书。
例二、(2004年全国卷,河南、山东等地用)1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答:
题型解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以及对内容要点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对此,题干中给了明确的提示。
方法指导及答题组织: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整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如例一,答题的关键在于最后已提供的“你……不必带书”。根据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是:“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第1部分是写“你不须踌躇你的肤色和体态”(1自然段),第二部分是写“你不须约伴”(2、3自然段),第3部分是你不必带书(4自然段)。整合后的答案是: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
例二,只要找到写西北高原的三段文字,对其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筛选和整合,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要点加以归纳,就不难得出答案所列的要点:①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②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③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第二种模式理解阐释型
题型示例:
例一、(2004年湖南卷)19.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题型解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考查点多为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关键的语句乃至整篇文章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方法指导及答题组织:一般来说,一个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对于关键性语句理解。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