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五个语段,约7320字。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大自然的语言>选段》(18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2分)
2. 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二) 红树林(24分)
①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缭绕海岸,□□(diǎn zhuì)海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②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淤泥深厚的热带、亚热带海滩上。涨潮时,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没于水中,仅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时,一棵棵红树带着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现在滩涂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红树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种“胎生植物”。当种子成熟时,先在树上萌芽,然后才离开母体,飘落于地,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来。倘若被海水冲走,在海上漂流两三个月也不会死,一旦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
④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光 脑(13分)
对于电脑,大家已经比较熟识,而谈到光脑,也许大家就感到陌生了。其实,制造光脑的尝试,科技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光脑才由欧洲共同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
光脑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我们知道:电子的传播速度为593千米/秒,而光子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同时,超高速电脑只能在低温状态下工作。而光脑在室温下即可展开工作;和电脑相比较,光脑的信息存储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