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30字。
归园田居
一、导入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二、回顾作者
对于陶渊明,你们应该不陌生,初中时就学过他的《桃花源记》。在文中,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景色怡人,人人平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他之所以写此文,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他对现实失去信心后,写此文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组诗《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诗中传达了他对现实失望后归隐田园的生活状况。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又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官,受此熏陶,他年轻时也向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进入仕途后,官场的黑暗又让他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过起了半隐半仕的生活。最终在他41岁时弃官归田,决心退隐和躬耕。一年后,他作《归园田居》五首,我们要学的是第一首。
三、听录音,明字音,明节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四、给学生两分钟结合课下注释,再次感知内容。
五、齐读文章
六、赏析全文
由题目“归园田居”,我们就应知道全诗描绘的应是诗人由官场回归乡村后的田园生活。那他归园田后的生活、心情怎样呢?
明:欢快、舒畅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投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欢快心情,(自然)对官场生活更加的厌恶。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这两句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就喜爱山水田园间的生活。言外之意,诗人憎恶世俗也就是官场的生活。
所以,开篇这两句就表明了诗人爱丘山、憎世俗的感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也可以说,这两句对下文起着总领的作用。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怎么理解?
明:“尘网”比喻诗人的仕途生活,由这一比喻我们可见诗人对仕途的厌恶之情。
“误落”,怎么理解?
明:“误”字给人一种不小心,不是故意的感觉,“误落尘网”可见诗人是迫于生计才去当官的,一个“误”字包含了诗人走上黑暗官场后的无限感慨和辛酸,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对偶 比喻
以“羁鸟”“池鱼”的不自由,喻自己在官场的不自在,显示出诗人对官场
短歌行
一、导入
人之于社会,当身处乱世时代,往往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自然会感叹人生的短暂。于是,有人随波逐流,不思进取;有人消极避世,归隐田园。但还有一批不惮于前驱、真的猛士的存在。他们珍惜岁月,发奋努力,开拓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看他身处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代是如何发愤图强,拓展人生的。
二、解题
1、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称他军事家,是因为他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出兵讨伐过董卓,后又起兵击灭袁术、袁绍,统一了北方。称他为政治家,因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了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的进步措施,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虽为乱世枭雄,曹操也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语言质朴,感情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影响。有《曹操集》传世。
那曹操是在怎么样背景下写下的这首《短歌行》呢?
2、背景介绍
曹操统一北方后,于建安13年,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