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40字。
  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汇编
  一、而
  ㈠[ér]
  ⑴名词。鳞属颊侧下垂的毛。
  ⑵代词。1、你。例:余知~无罪也。2、你的。例:~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⑶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例:妇拍~呜之。2、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例:先度其足~置之其坐。3、表示进层关系。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例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5、表示修饰关系。例:久~不去。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面”。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⑷助词。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着”、“地”。例:佣者笑~应曰“……”|吾尝终日~思矣。2、表示语气。相当于“耳”。例:今之从政者殆~!
  ㈡[néng]名词。才能。通“能”。例:德合一君,~征一国。
  二、何
  ㈠[hé]
  ⑴代词。表示疑问。1、什么。例:大王来~操?2、哪里。例:豫州今欲~至?
  ⑵代词。与动词“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例:今日之事~如?|此为~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
  ⑶副词。表示反问或感叹。1、怎么。例:~不试之以足?2、这么。例:妇啼一~苦!3、多么。例:开国~茫然!
  ㈡[hè]
  动词。担,负。通“荷”。例:~蓑~笠。 
  三、乎
  [hū]
  ⑴助词。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例:吾射不亦精~?|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例:或能免~?4、表示停顿。例:众言同,于是~书。5、表示性态。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⑵介词。相当于“于”。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旦余济~江湘。   
  四、乃
  [nǎi]
  ⑴代词。1、相当于“你”。例:今欲发(发兵)之,~肯从我乎?2、相当于“你的”。尔其无忘~父之志!3、相当于“他(们)的”。例:备~器械,持~糗粮。4、相当于“如此”。例:子无~称。
  ⑵动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公子扶苏。
  ⑶副词。尚且。例:厥子~弗肯堂,矧肯构(其子尚且不肯奠定房基,何况建造房屋呢?)?
  ⑷副词。竟,却。例: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彼能是,而我~不能是。
  ⑸副词。仅,只。例:天下胜者众矣,~有二十八骑。
  ⑹副词。于是,这才。例:陈涉~自立为王|断其喉,尽其肉,~去。
  ⑺副词。宁,岂。例:或主强直,难~不生?
  ⑻连词。而。例:大夫不拜,~饮实爵。
  ⑼连词即若。例:非独政能也,~其姊亦烈女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