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教案、练习等,约9510字。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学习列举真实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的方法。
  (2)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一般的规律,人们大都局限于这一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其所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是我们所要学的文章的标题(板书课文题目),那么,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讲得有没有道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先在课上各自诵读全文,同时标记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义,认真阅读书中注释并使用工具书。老师检查自读情况。
  (3)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观点的论述,分析概括文章层次。
  让若干个学生依次诵读全文,同时复习生疏的字音和词义;然后让学生先在组内表达各自的理解情况,再统一意见,回答问题;最后经过老师指导和修正后,投影显示:
  第一部分: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1—3段)
  第二部分: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第4—8段)
  第三部分: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第9—13段)
  (4)归纳小结,明确要点。
  作者是怎样论证他的观点的,讲得有没有道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尽情发挥;老师自然恰当地引导并归纳。)
  (5)作业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请你予以解答,并且找出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中的事例,把它写出来。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二、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出示四种图形。 
  三、分析课文 
  1.提问:不看课文,请回答“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