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教案、练习等,约7000字。
  阿里山纪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 
  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首歌谣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期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心湖之畔,令人心向神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起来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2、作者简介
  吴功正(1943一  ),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
  阿里山全貌             阿里山“神木”
  二、朗读课文 
  配景朗读,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四、探究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有着“莽莽不尽的林海”,林海内“云雾浓稠”,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有着一种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作者置身于阿里山时,确实被那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所吸引、所陶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五、精读课文3——9段。 
  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课文第3段是过渡段。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
  第4段,写潭水清澈。 
  第5段,写林区的宁静。 
  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
  第7段,描写无边无际的森林。 
  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 
  第9段,写“神木”经历的一次巨创。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搜集有关阿里山的资料或风光图片,在班上交流。
  阿里山简介: 
  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大塔山海拔 2663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