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950字。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西安市第26中学  王建华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  朗诵、 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初步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青灯有味似儿时——回顾自己熟悉的以自然景物为引用对象的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背诵,温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启发:根据你所背诵的这几首诗,请说说你对咏物诗有什么理解?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
  三、掀起你的盖头来—初识咏物诗  (教师讲解)
  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四、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如何鉴赏咏物诗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猜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趣味活动,学生自由表达“形似”与“神似”)
  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 罗隐
  千行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来鹄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