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注重基础,含配套教案,约4030字。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
海盐第二高级中学徐叶芳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而”、“为”等虚词。
2、体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3、诵读全文,并能背诵一些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夸父逐日”的例子导入新课。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不自量力,想追随太阳的影子,结果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这是一个悲惨和悲壮的故事,但它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实在的道理: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尽管千山万水,千险万阻,我们明明知道做不到,但我们还是偏偏要去试一试,因为执著,也不失为一种精神。用孔夫子的话来说,这样的一点精神,就叫“知其不可而为之”。
二、文本解析
(过渡)好,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探讨孔子又有什么样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换句话说,在这个故事中,孔子明知道什么不可为但他却偏偏去做了呢?
第一则:
1、请一名学生来诵读投影上没有标点的段落。(教师示范)
原文展示: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学生齐读。
3、翻译并讲解。
(过渡)学习文言文,第一步就是诵读和断句,第二步就是翻译。说到翻译,我们同学就开始乐了是不是,心想其他翻译我都怕,唯独《论语》的翻译我不怕。为什么,因为《论语》的课本好啊,它啥都给我们写上了。告诉你,这样就错了,书上的译文至多,听清楚啊,是至多,就给你一个参考,你一定要尝试着自己翻译。我相信,你的译文要比它的规范得多,通顺得多,合理得多。好,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下,同样地,我呢伟大点再牺牲一次,给你们再作一下示范。
(1)、示范:
第一段: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翻译:长沮、桀溺并排着耕作,孔子从他们身边经过,派遣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
(和书上的译文作比较,怎么样,是不是我翻得比他好多了。)
(2)、第二段: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明确:夫:那。为:是。与:通“欤”,吗。
问题设计:为什么长沮说孔子是知道渡口的?
(提示:从长沮这句话的口气中,我可以得知,他对孔子的态度是很客气,很尊敬呢,还是有点讽刺和不屑?那么他为什么要讽刺孔子呢?在这个混乱的世道中,他在干嘛?耕田。他就仅仅是个耕田者吗?不是,表面上看,他只是个种田的庄稼人,其实我们知道,他可是一位不肯显示自己才能的“隐士”。那么孔子呢?他在干什么呢?周游列国。)
好,这样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长沮说孔子是知道渡口的,那是他在讽刺孔子,不该在如此混乱的世俗下还要去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