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8张,教案约2390字。
黄河颂
光未然
Liaohui0827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2.难点
《黄河颂》语言特点的归纳与掌握。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语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并提问这首歌的名字及作者,从而导入新课。
2.作家作品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播放朗读带。(同时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2)让学生推荐男生、女生代表朗读。(3)学生齐读。
朗读指导:《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朗读结束后让同学评出谁朗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2.质疑: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3.质疑: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讨论并归纳: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质疑: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讨论并归纳: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