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20张,教案约2080字。
晏子使楚
教材解析:
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领略晏子善辩的语言才能,感受晏子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把握圈点勾画、批注式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子使楚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论辩技巧和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1、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分析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
2、 感悟晏子的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 精彩回放:(导入)
现在大家看着这几幅图,用自己的话把整篇文章复述一遍。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也就是要锻炼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时候了,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图片)现在我需要大家看着这三幅图,用自己的话把整篇文章复述一遍,看谁说得又准又全。(提问,课堂随机)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感受一下晏子的论辩技巧吧!
二、 品读课文:(听录音,思考)
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否直接就反驳了楚王的无礼侮辱呢?
(全班齐答,提示纠正)
(师):那么晏子是首先说了什么?
(全班齐答,放课件)
(师):为什么会导致橘子的不同呢?
(答:水土异也)
(师):太对了!聪明的晏子接着这时候才拐到楚王刁难的问题上,分析到所抓的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原因偷盗呢?
(师):对了,同样的道理,因为楚国和齐国的水土不同,所以人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做出不一样的事情,这是晏子很巧妙的耍了一个小聪明,把这个难题很好的化解了,从老师给大家列出的这个图表,大家可以看出晏子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的呢?
(可首先通过提问温习有关的论证方法,然后再回到上面的问题)
(明确:类比推理的方法,放课件)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师):很好!那么这里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晏子要费那么大的周折来论证这个问题,而不是直接反驳呢?
(提问,给予肯定,尽力提示)
师):大家的分析都很有道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楚王与晏子的对话,体会一下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吧!(放课件)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针锋相对的反击:莫非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的结果:圣人非所与熙也。
楚王的结果:寡人反取病焉。
三、表演课本剧,加以深化
(师):这个问题大家完成得很好,文中的人物形象大家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印象,老师有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下,怎么样?
(异口同声)
师):很好!掌声!(对表演作简短的评价)
四、探究与拓展:
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
(师):那么课文我们也分析了,表演我们也看过了,相信大家对晏子这个主要人物应该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那么我们一起来概括总结一下:晏子是怎样一个人?(放课件)
明确: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色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