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6张。有教案,约3760个字。相关音频可在本站下载链接。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活动
  (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
  二、营造氛围,从细节做起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现在有哪些同学能够充满感情的为我们背诵这首诗?
  师:刚才欣赏同学们的背诵,最感动我的一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要学习戴望舒的一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与艾青的《土地》一样,诗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听过一遍之后,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中包含着什么情感?
  生1:诗中包含的是爱国的情感。
  生2:我感到诗人很悲哀。
  师:“悲哀”一词似乎不够准确啊。(有生补充:悲愤。教师肯定。)
  生3:其中还含有激动、欣喜的感情。
  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呢?我建议大家找到一条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顺藤摸瓜。
  生4: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那就应该顺着他摸索的顺序去看他抒发了什么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