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育的传统虽难以割舍,但是,信息技术将使教师与学生的固有地位得以改变;快速阅读将成为信息时代主要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师将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教育技术上的继续教育问题甚至面临生存威胁。<br>
<br>
语文教学的历史从哲学角度讲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当我们发现语文应试教育走到窘境的时候,很多人又情不自禁地回到传统。其实,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二十年来,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或者方法的——每前进一步,都必然会遇到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评价问题。这也是很多人都从传统那里去寻找当今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根本原因。时代的进程显示:我们无法抛弃传统而另外寻找一个全新的文化生存空间。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语文教学不能全面维持传统,在一种封闭的凝固的精神氛围中建设现代化文明是不可想象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心理—文化的深层结构,无法抛弃无法割裂;但现代中国却又必须与世界接轨、对话。这样,中国文化就面临着在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的既有吸引又有分割,既有继承又有舍弃这一格局的文化重建——对中国文化原有特质与格局的更新与改造。用这种观点来审视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审视其中的精华所在也就是“意会”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就不会像前些年只是单纯地抛弃传统而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而会用一种审视的眼光从整体和深层方面去研究、分析它的特点,使之在新的世纪里产生创造性的影响。 <br>
意会性的语文传统教学模式最突出的三大特点是:载道、启发、涵泳。如果我们撇开因为古代中国的高度政治化与伦理化而使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