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雨霖铃》教案33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6 KB
评级:
时间:
2008/11/27 19:20:18
下载:
本月:1 总计:88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2980字。
雨霖铃
授课人:安徽省行知中学 方 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望海潮》,了解了柳永的贡献,知道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我留了一个问题给大家讨论:《望海潮》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提问2—3名学生,教师总结概括:
1、杭州的自然风景之美和都市生活的景象都是真实的,作者虽说是投赠之作,但描写是比较客观真实的(主观和客观合拍)
2、正因为要求得地方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瑕不掩瑜,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心境和这首词完全不同的,情绪低落的词作。两种感情完全不同的词,由同一个作者所作,大家在学习之后可以细细品位一下。(板书课题)
二、指导诵读,整体感知
1、请2名学生朗读,并请另外几名学生评点。教师在学生评点后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点拨(充分肯定学生读的好的地方,错误地方稍做示范)
2、请学生考虑三个问题,可以前后左右讨论,点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②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③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三、词句鉴赏: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并理解由此产生的对朗读的要求。
(一)上阕赏析
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阕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学生分小组讨论。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雨霖铃》ppt136 人教版
《雨霖铃》ppt135 人教版
《雨霖铃》ppt134(说课) 人教版
《雨霖铃》ppt133 人教课标版
《雨霖铃》ppt132 人教课标版
《雨霖铃》教学设计14 人教课标版
《雨霖铃》教学设计13 人教版
《雨霖铃》ppt131 苏教版
《雨霖铃》视频课堂实录1 人教版
《雨霖铃》flash课件18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