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8大题。约6040字。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每小题2分)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要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路,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化了的人生更理想
  B.艺术化了的人生更具美感
  C.艺术化了的人生更有艺术感染力
  D.艺术化了的人生更逼真
  2.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事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
  C.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是上乘作品。
  B.西方戏剧讲究逼真,但表现上缺乏艺术技巧。
  C.西方戏剧表现真实的人生,没有进行艺术创造,因而难以有发展。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是一致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6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等到)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徒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熏)耳,饮瘖(哑)药,使居厕(猪圈)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