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30个字。
  山东省枣庄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与检测
  柴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狡黠()慨叹()抹杀()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不知所措()劝诫()诓骗()汲取()彷徨()làn()加粗暴huò(   )然贯通丁zhào(  )中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
  汲取:
  (3)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格物”和“致知”:
  (5)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范:
  (6)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
  (7)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味同嚼蜡:
  (8)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吹毛求疵:
  3、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自欺欺人()A、欺骗B、欺侮C、欺压
  (2)前仆后继()A、仆从B、跌倒C、男子自尊
  (3)不足为据()A、脚B、足以C、充足
  (4)不知所措()A、措施B、谋划C、处置
  (5)大而无当()A、相称B、应当C、合适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格物”和“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的篇。宋代朱熹抽取中的、两篇和、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指、、、、。
  (2)鲁迅的作品按体裁分别收录如下。(填写一到两个你知道的即可)
  小说集:
  杂文集:
  散文集:
  (3)反驳的基本技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揭出对方谬论;二是怎样;三是怎样。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3)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不少呢?()
  (4)天生的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6、论证方法常见的有:A、举事例论证法B、讲道理论证法C、引名言论证法D、比喻论证法E、对比论证法下面各题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请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敬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吗?()
  (2)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么?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么?()
  (3)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
  (4)提倡读书有疑,并非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的正确,疑点有长进,还在善于疑。()
  (5)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