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80个字。
《永久的悔》说课稿
紫山中学雨纷
教材分析
《永久的悔》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这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原题《赋得永久的悔》。作者在文章里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小事来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非常清楚,如果一味地去忆苦思甜那无异于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教学时要紧紧扣住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把课型定位在“情感熏陶”这一模式上。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珍惜身边的至爱亲情,懂得孝敬父母与长辈,学会关爱他人。
教法学法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经过将近两年的训练、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倾听能力,质疑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现代中学生娇骄并重,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深切母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教育理念,由此,我从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本节课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而自然的描写方法,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的复杂的感情;掌握本文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上节课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亲对他们的爱,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亲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并掌握本文真实平淡的描写方法;
(2)从真实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复杂深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孝顺长辈,让他们知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