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5440个字。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
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温馨提示:
Ⅰ.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相信你能在120分钟内完成。
Ⅱ.此份试卷共两张。答题过程中,请务必仔细阅读题目,认真作答。
一、考考你的基础(20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5分)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加点的汉字依次读作、。(2分)
(2)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3)画线句②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4)请解释画线句①中的“趋炎附势”一词。(1分)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晚饭过后,与会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北京夜景。
B.听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C.泰戈尔的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
3.默写填空。(5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
(2)《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
。
(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思乡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发爱国情怀的词句是,。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4. 名著阅读。(4分)《鲁滨孙漂流记》中写鲁滨孙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暂时的栖身之处不宜久住,要找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右面这幅漫画的含义。(3分)
二、测测你的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4)秦悉坑之。()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8.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