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作文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总会感到论据欠缺,因而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分数不高。写文章,尤其是写议论文,固然需要引用一些材料,包括道理和言论,以及古今中外的人和事,写作材料,当然以新鲜者为佳,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注意一些新鲜的事物。但是,如果在紧张的考试当中,我们一时之间想不到合适的事例,那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可以从我们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中去寻找事例,这样,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同样有不少人和事可以随手拈来,用于我们作文中,并不过时的,只不过我们往往没有想到这样做,或者不善于这样做罢了。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论据:
(一册3课)《拿来主义》:
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
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
(一册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可用于“人才”“素质”等话题)
4、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确,襟怀坦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于“气量”“待人接物”等话题)
(一册6课)《纪念刘和珍君》:
5、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等话题)
(一册7课)《过万重山漫想》:
6、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驾驶独木舟航行过三峡的人更是勇士,没有第一,就没有第二、第三,人类社会,就是因有无数敢于创新的人们而灿烂辉煌的。(可用于“创新”“第一”“勇气”等话题)
(一册8课)《简笔与繁笔》:
7、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三国演义》《水浒传》长得壮美;《陋室铭》《爱莲说》短得精美。写文章如此,其他事也如此。世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可用于“标准”“评价”等话题)
(一册9课)《内蒙访古》:
8、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如果不是抛弃那宽大的衣衫,笨重的战车,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小小的赵国如何能在诸雄包围之中屹立上百年?(可用于“改革”“创新”“吸取”等话题)
9、汉代宫女王嫱,面临着或老死宫中或出塞和亲的抉择,她选择了后者,为汉蒙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