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10字。
  字斟句酌,语言流畅,中心明确
  ——谈文章的修改与润色
  嘉兴市南湖区清河中学方雯香
  文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是一个人对所生活的周围世界的认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学生鲜活的灵魂,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常常感到通过批阅学生的作文,我们和学生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交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出于责任常常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加上几句建议和意见,一次批改就算完成,自己感觉累得很,损伤了很多脑细胞,但作文发下去后,很多学生关注的只是分数,很少有学生认真地去做再次审视自己的作文的工作,而真正去按老师的建议去反思自己的作文,去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人更少。所以,我们发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快成了普遍的事实。因此,教会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会自己发现文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很有必要。
  一、文章为什么要反复修改
  1、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这是古今中外很多著名作家的成功经验。
  只有反复修改的文章才会逐渐完美。作家艾芜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的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 他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两位作家都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章要反复修改才会越来越好。
  2、修改过程体现了作家对作品中人物命运和主题的更多的思考。
  很多作家在成名前曾经多次收到报社的退稿,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才创作出传世名著,还有的作家历经十年或几十年才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经过十年的反复修改才让这部伟大的作品诞生,这漫长的过程岂是“辛苦”这两个字能够概括的?作品的问世就像一位母亲十月怀胎生下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艰辛,因为作者常常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同生死,共欢乐。无独有偶,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感人事例。大家都知道莫泊桑在老师福楼拜的指导下练习写作基本功并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的事情。莫泊桑就是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凭着反复修改的小说《羊脂球》, 轰动法国文坛, 成为法国文学界的新闻人物并最终登上了世界文坛.此外,像歌德写《浮士德》用了58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在作品问世前,他们都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光查阅的资料数量就让人听了吃惊。这些事实都充分地说明了好作品、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3、中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虽然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像这几个作家一样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但是,我们可以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在平时的写作中,教育学生一定要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写完后,要像作家艾芜说的那样:“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而不是一口气写下去,完成任务就好。只有对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改并润色的同学才是写作方面的有心人,也只有这些同学最后能成为写作方面的高手,通过长期的不断的修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对文章的修改涉及到检验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生活现象、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的工作肯定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
  二、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的反映,也是一个人语言功底的反映,在把思想落实到语言的过程中,有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要做好这样的工作:指导学生从哪些角度去修改,怎样修改。只有找到修改文章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修改工作。笔者从自己积累的多年的作文修改教学的实践出发,提出以下看法:
  首先拿到一篇文章,先要看标题是否鲜明、准确,主题是否明确,就是说要教给学生看自己所拟的标题和内容是否吻合,因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不吻合,那就是最大的问题。一般应该考虑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