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小题,约8490字。
  黄冈市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阅读与赏析
  (一)、阅读舒婷的《双桅船》,答问。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找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又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是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船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仔细体会下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1)岸: 
  (2)风: 
  (3)风暴: 
  (4)灯: 
  2.诗题:”双桅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复阅读这首诗,说一说题目”双桅船”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诗的最后四句被人们当作警句广为传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8题。(5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4、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5、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三)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17 分)
  【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 庄于•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9、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 0、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5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