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2张,如何找准材料角度,对材料进行重组,来为论证服务。集教案、学案、课件于一体。
作文材料的创新运用教学设计
五峰一中 田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打破作文无材料或材料角度陈旧而提不起兴趣的写作僵局。
2、掌握旧材料的创新运用的三种常用方法。
3、回归文本,就近取材,真正实现教、学、用相统一。
教学重难点:如何找准角度,对材料进行重组,来为论证服务。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语入课。
二、通融教材内容,调整写作角度。
1、出示典型材料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2、出示相关主旨,引发学生思考,既而分组进行思维训练。
3、学生答案交流,并出示参考答案,为打开学生思维蓄势。
三、提炼方法,为学生支招。
1、告知典型材料2:秦一统六国(一句话材料)。
2、分别以“优势”、“团结合作”为主旨,运用秦一统六国的材料进行论证,从而得出三种处理材料的方法:
(1)顺藤摸瓜
(2)另辟蹊径
(3)即小示大
四、高考作文写作角度对照。
分别出示08年高考湖北卷及广东卷优秀范文各一篇,对其中的材料运用进行简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处理材料的方法。
08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顺藤摸瓜法
08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另辟蹊径法
五、指明积累的方向
1、要求:
(1)落实基本素材的故事原型(人物的具体事迹)
(2)发散思维多求角度,尝试“一手五指”。
2、从文学、政治、思想、科学、艺术、体育、经济、公益等领域分类别类地进行材料的积累,打开学生写作的积累宝库,对学生的积累进行一次梳理。
六、随堂演练。
请在下列材料中任选一题,写一段文章的开头,并选择其中的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写的作文。
1、刘备与诸葛亮
角度一:[山东卷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
角度二:伯乐慧眼
角度三:才能与机遇
2、李密《陈情表》
角度一:[2003年全国卷作文以“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为话题]
角度二:[以“人生关怀”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