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7张,画面清晰,实用性强。附配套教案,约7510字。
  《我的呼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知人论世,了解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在西方的影响。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逻辑性、思想性。 
  二、过程和方法 
  感悟、理解、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内容和他的实践,学会“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把握演讲词的主旨。  
  2、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逻辑性、思想性。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演讲词,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课堂  
  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汶川大地震后的网络公祭导入。 
  二、作者介绍 
  史怀哲(1875-1965),生于德国的阿尔萨斯(后属法国)。史怀哲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个享有声望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同时又是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医学博士,可谓实现了古希腊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 
  但是,史怀哲从小就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孩子,他有着对人类苦难的无比同情和极其热忱的献身精神。所以,在他38岁获得医学博士后,他放弃了在欧洲宗教、哲学、音乐各领域的锦绣前程,携妻子远赴非洲投入医疗服务工作,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直至与世长辞,成为“丛林中的圣者”。史怀哲终身关注伦理和文化问题,写了大量有关的论述,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他的行动和思想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影响几乎遍及整个世界。史怀哲不仅为治病救人而自我牺牲,而且他为世界和平和反对核战争作了不屑的努力。为此,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我的呼吁》便是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面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各领域的精英、泰斗所做的演讲。 
  三、讲析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回顾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呼吁什么? 
  “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