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6650字。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评估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全为选择题,36分,第Ⅱ卷为简答题,114分。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Ⅰ卷  (选择题,36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灰烬(jìn)     恪(gē)守     肴馔(zhuàn)     遒(qiú)劲有力
  B.迷惘(wǎng)   桑梓(zǐ)     悲怆( chuàng)   自怨自艾(yì)
  C.甄(zhēn)别   翘(qiáo)首    浩渺(miǎo)     熠熠(xī)生辉
  D.粗犷(kuàng)  饿殍(piǎo)    吞噬( shì)     风光旖(yǐ)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戕害  搭讪  得失具亡  安土重迁
  B.惆怅  琐碎  点缀  血脉相承  安捺不住
  C.清澈  磕绊  商榷  谛听鸟鸣  漂泊天涯
  D.眩耀  懊恼  陶冶  炊烟袅袅  方兴未艾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一项是
  (1)一只早年间日日提醒人们的大公鸡、一条老死死窝中的黑狗……是否也与一粒土一
  样归于        。
  (2)倒不是我特别害怕        ,而是惦念亲人。
  (3)此后要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        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
  了。
  (4)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        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沉寂  孤寂  徜徉  抑制 B.孤寂  沉寂  徜徉  遏制
  C.沉寂  孤寂  徘徊  抑制 D.孤寂  沉寂  徘徊  遏制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5.对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设问结尾,表现主宰名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B.《我的四季》:“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C.《乡土情结》:开头引用王维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用问句表达对梅花的思念,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
  D.《我心归去》:“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用借代和反问的手法表明自己并不那么看重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舞出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找出下到选项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何陋之有         D.不拘于时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 ~ 12题。(15分,每小题3分)
  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道,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