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000字。2009浙江高考样卷语文测试卷
  整理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制卷:语文组青峰弦月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综合题中的非选择题和作文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对应的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考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沽名  轱辘  辜负  呱呱坠地   B.对峙  侍奉  依恃  舐犊情深
  C.烘焙  悖谬  蓓蕾  背山面海   D犄角   缉捕  齑粉  无稽之谈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果戈理常常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寥寥数笔,就钩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有人称他为“语言的画家”。
  B.这款笔记本电脑价格不斐,其炫目的外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电脑中规中矩的形象,深受年轻人喜爱。这表明,低价位不再是抢占市场的杀手锏。
  C.月亮调皮地溜进窗棂,春风轻抚着我蓬松的刘海,我惬意地窝在沙发上,猫咪慵懒地蜷缩在我脚边,和我共享这良辰美景。
  D.刚堆好雪罗汉的时候,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围着它拍手、嘻闹;可没多久,暖烘烘的太阳就使得雪罗汉嘴上涂着的胭脂褪了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空调是否会成为下一轮涨价的“潜在对象”对此,多数厂家认为“涨价已成定局”,少数厂家则认为“不会涨价”,双方观点泾渭分明。(判若鸿沟)
  B.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变得越来越不近人情,越来越不可理喻,这使他成为该剧中最让观众厌恶的一个角色。(不可名状)
  C.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高屋建翎、哲思宏远。既重申了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方针政策,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政策。(居高临下)
  D.语言的积累靠的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牢固的记忆;一旦需要,它就能够顺利地在脑海中复苏。(不求甚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森林之歌》的摄制对于拍摄者和拍摄对象而言都是第一次导演从没拍过这种纪录片,中国原始森林从没被这么深入拍摄过。
  B.现代化大都市,基础设施的水准是差不多的,生活品质排名较高的都市,主要是自然环境美与卫生条件佳这两项。
  C.32年前,由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唐山人民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使得唐山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神速。
  D.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全球化品牌的建立都必须经过用户漫长的消费过程,只有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树立良好的口碑。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北京奥运会会徽名为中国印,一般认为,它借鉴了篆刻的形式和内容。      这才是中国印的艺术魅力所在。
  ①它所使用的材料是金石之物,而所用文字仍然是汉字。
  ②其实这一设计更多地运用了书法的元素,它所借鉴的不过是篆刻的形式,而篆刻从根本上讲是书法的一种。
  ③在这一设计中,更引人注目的其实是那个象征运动员的人形图案。
  ④设计者正是通过对这个篆书的改造,创造出一个既有运动感,又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形象。
  ⑤根据设计者的说法,它是“京”字的篆书。
  A.②①⑤④③  B.①②③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①③⑤④
  6.正月十五是我国闹元宵赏花灯的传统节日。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今年元宵前后以阴雨天气为主。记者所写报道的标题前半句是“月亮失约又何妨”,请你补写后半句。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4分)
  答:                                                         
  7.时下网络语言流行。“这样子”说成“酱紫”,“哥哥”称作“GG”,“886”表示“再见”……对这一现象,有人否定,有人肯定。请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在族际文化互动中,文化辐合趋同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的单一化。为了生产食品的需要,同时为了节约食品生产的能量投入,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是纯粹地从自然生态系统,而是从自身建构的次生生态系统中获取食物。这种人为建构的次生生态系统就是民族生境。各民族生境的生态结构无一例外地比所处自然生态系统要简单得多,构成物种少,食物链单一,物种间的相互替代能力降低。
  民族生境是一种简化了的生态系统,这也是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一种偏离形式。不言而喻,这样构成的人为生态系统其存活能力远远低于自然生态系统。如果民族生境的总和在规模上不大,这种脆弱性就不至于危及整个地球生命体系的安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得到保障。因此,这就注定了人类社会的民族生境规模不能无限扩大。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已经到了可以局部改变生态系统面貌的程度,从而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生命体系置于一种高风险的背景之中。
  控制民族生境的规模总量,同样有赖于多元文化的并存。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下,最佳的生境构成背景具有特定的内涵,因而民族生境的扩大要受到诸多的限制。这样一来,民族生境规模的扩大会处于一种相互制衡的状态,不可能无限制膨胀。但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推动下,各民族生境建构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清除,规模的扩大不再取决于自然背景,而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就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地球生命体系所面对的风险也是文化辐合趋同演替所诱导出来的产物。
  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得力于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