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600字。象山二中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险衅(xìn)    创伤(chuāng)  札记(zhá)    龟裂(jūn)
  B.笑靥(yàn)    汰渍(zì)      草蓐(rù)     逶迤(wēi)
  C.浩瀚(hàn)    红缯(zēng)    乳媪(yùn)    槲寄生(hú)
  D.嘶哑(sī)     谂知(niàn)    铁臼(jiù)    白泠泠(lí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阐明    逋慢     盘桓     奄奄一息
  B.箴言    金钏     瞻望     日薄夕山
  C.斑驳    慰藉     挣揣     孤苦伶仃
  D.嘶哑    呼啸     辽阔     皇天后土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
  A.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今天是中秋节,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
  C.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青年大学生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十分必要。
  C.校友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大批图书,不仅有世界名著、科普书籍,还有一些长篇小说。
  D.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的现状。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杂剧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杂剧结构,基本形式是四折加一楔子。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丑四大类,都有专名。
  D.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作品有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9分)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始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