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760字。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摸底考试
  命题人:王荣国    田宇    张海波    夏维波    审题人:王玉杰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蜚声  流言飞语  发愤  发愤忘食
  B.杆秤  推枰认负  诤言  诤诤誓言
  C.蜡梅  寒冬腊月  厮守  格斗撕杀
  D.雀跃  鸠占鹊巢  厉害  色利内荏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现在字典词典有从俗从误的倾向,改来改去,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B.夜幕降临,从宾馆的阳台望下去,偌大的都市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这里几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真是让人难以想像。
  C.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D.我们在朔漠之边,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那千年风蚀的岩石,千姿百态。有如踞虎,有如盘龙,有如静思的少女,有如苦吟的诗人……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B.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了,值得北京乃至全中国思考的是,能否把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C.申先生十年前来北京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D.昨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活动一事表示,何时再派船去钓鱼岛巡航是中国内政。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考北外小语种,她确实有点儿担心,全校只有一个名额,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入选。
  B.《桃花源记》(原名《桃花源》)描写了一个这样的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者小儿,各自恬然,男耕女织,自在安然。
  C.我们那些欢笑,皱眉,顿足,流泪……的人生点滴,总有些会成为我们终生难忘的记忆片段,像书签一样插在人生厚厚的书页里。
  D.年初南方发生百年不遇的雪灾,五月四川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八月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十月成功发射“神七”并实现“太空行走”:2008年的中国喜忧参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变。此前世界处于相对隔绝状态下的国家发展传统模式将被彻底打破,从此,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在参加普遍交往和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愈来愈多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间的闭塞或半隔绝状态被打破,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一幅全新的世界图景“呼之欲出”。
  在这一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头,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采用全球化视野来考察历史和现实。引人注目的是,全球化观点的主流,认为15、16世纪西方大航海以后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从此中国卷入了世界大潮。
  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 stein)以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系统论为指导,采用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分析方法和素材,对16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世界体系论。这一理论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整体的发展规律,并从整体发展过程中审视作为部分的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现象。沃氏认为,在16世纪以前,“世界性体系”表现为一些“世界性帝国”,如罗马帝国、中华帝国等。这些“世界性帝国”有单一的政治中心,但却没有“世界性经济”,即使有也不稳定。到l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才形成了“世界性经济体系”。他提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