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6050字。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期中试卷(附范文) 本试卷共12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滂沱(pāng) 采撷(jié) 守拙(zhuó) 咬文嚼字(jiáo) B. 横亘(gèng) 嘈杂(cáo) 强劲(jìng) 情不自禁(jìn) C. 摒弃(bìng) 管弦(xián) 粗犷(guǎng) 翘首以待(qiào) D. 聒噪(guō) 漫溯(sù) 风靡(mǐ) 面目可憎(zē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须臾 噩梦 转徙 出类拔粹 B. 禁锢 和煦 急燥 别具心裁 C. 长篙 聆听 脉搏 黯然销魂 D. 嗜好 罅隙 静穆 暝思苦想 3.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汝知之乎(知道) B.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说)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噌吰如钟鼓不绝(断) D.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古人之观于天地(观察) 4. 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 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⑵荷花尖耸,肥大的底部是淡白,而后淡红渐起,继续加浓,红里透蓝,蓝里透红,终于 于花瓣集中的红紫尖端。 ⑶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 权力 聚集 不仅是/而且是 B. 权利 浓缩 不是/而是 C. 权力 聚集 不是/而是 D. 权利 浓缩 不仅是/而且是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B.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D. 工商行政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药品无所不有,令人叹为观止。 6. 下列各句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B. 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 C. 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识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 D. 池水离岸不过五、六寸,要是俯身,手可以浸入水里。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2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