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字。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李莹莹
一、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从古到今,由中而外,
二、介绍作者
1872—1970
英国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作家”
■三、整体感知
★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可以让学生读这句),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解析:板书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解除孤寂
我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为
什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么追求知识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自然)
而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
活
着饥饿的儿童
同情苦难被压迫被折磨者
无助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值得崇高而伟大
明确结构:总——分——总
■ 四、研读文本
★ 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活着的三个理由,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形式,在下面的三个段落中分别进行了阐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投影上的3个问题依次研读文本。
三个问题:1、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2、追求的知识包括哪些部分?
3、对苦难的同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首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找到了啊!那么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这一句)
1、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解除孤寂
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 补充知识(1)爱情诗《致伊迪丝》: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