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60个字。
上枢密韩太尉书
课内文段
昆明市2004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10题。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史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7.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故愿得观贤人之光濯()B.闻一言以自壮()
C.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D.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8.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见解的一句: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0.读完这段文字,请联系全文说说,苏辙的这番慷慨陈词能否打动太尉,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1~13题。
小港渡者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④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⑤。”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⑥,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⑦。
予爽然⑧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募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庚寅: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熟视:仔细看。⑤阖:关闭。⑥扑:跌倒。⑦牡下:上锁。⑧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A.束断书崩B.人不知而不愠C.以木简束书从D.予愠为戏
1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13.用自己的话或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7.A希望B勉励C景象D从前8.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9.译:太尉(您)如果认为我可以教育就请(您)屈尊教导我,那就太幸运了。10.能。“书”中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表现出苏辙虽然年轻,但才华不凡,勇气超群,颇有见解。11.B D 1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小书童人小书重,书捆得又不结实)后,作出了这样的应答。(如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例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等。)13.做事应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如盲目求快,则可能事与愿违或欲速则不达。
乌鲁木齐市2004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1——25题。(共15分,每题3分)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2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然文不可以学而能(2)方曦之之不可强以仕
B、(1)气可以养而致(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1)称其气之小大(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1)故其文疏荡(2)彼竭我盈,故克之。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答:。
(2)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答:
23、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证明的?
答:。
2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与“气”关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