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6550字。
2009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卷2009.1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màn (1) 长,黎明总会降临人间;无论风雪如何肆虐,阳光总会照yào (2) 大地;无论灾难怎样深重,希望总会méng (3) 发新芽。生命的旅途中,只要我们坚持不xìe (4) ,崎岖道路也能成为壮美风景。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生活中,我们需要爱心。爱心使 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使 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使 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使 的人感受人间的温暖。
A.孤苦无依 B. 饥寒交迫 C.濒临绝境 D.心灵枯萎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⑴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⑵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⑶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⑺中国古典诗歌往往用生动鲜明的形象寄寓抽象深刻的道理,如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使说理含而不露,意蕴丰厚。请再写出这样的一句诗:
. , 。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4分)
《傅雷家书》,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让我们感受到流落荒岛的鲁滨逊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感受到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勇气与毅力;《 》,让我们感受到 。
5、走近温州文化。(7分)
(1)温州秀丽的山川,深厚的文化曾吸引了历代名人深情眷恋和倾情歌咏。徐霞客三游. , 二赏梅雨潭,陶弘景钟情楠溪江,因为他们温州带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令人神往。(2分)
(2)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拦街祈福,表达了人民 的良好愿望。(2分)
(3)温州民间十分重视居住的环境,对房屋的选址非常讲究。房屋要背山面水朝阳,顺山势,背风向,靠水源,避灾祸等。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有一定的生活依据。请你谈谈对温州人选房要旨的认识。(3分)
5、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请你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7分)
活动一:我的发现——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材料1: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规定,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材料2:2008年初,浙江省确立了14个传统节日标志地:绍兴(春节看祝福)、海宁(元宵看灯会)、余杭(端午赛龙舟)、开化(中秋舞草龙)……
材料3:温州市有20多处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有些面临失传的危险。
探究结论:
活动二:我的观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
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2: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观点理由:
活动三:我的体验——温州在传统节日中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春节贴对联、清明扫墓祭祖等。谈谈你在期它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登高节等)中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以及你的感受。
示例:清明节,家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扫墓祭祖,踏青游玩,吃清明馃。这个日子里,有怀念逝去亲人的感伤,有家人团聚的欢乐,也有享受春光的惬意。
体验感受:
二、现代文阅读
(一)等待是美丽的
李 愚
①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②大仲马的巨著《基度山伯爵》中的最后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