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7370个字。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6分)
1、古诗文默写(第(1)、(2)题任选一题。)(6分)
(1)①“,!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选自《红楼梦》。(2分)
②2、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2分)
③施明德组织领导的“天下围攻”活动当天就有150万台湾人民参加“倒扁”,这正如孟子所说:,。(2分)
(2)①,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分)
②《破阵子》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2分)
③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发出的感叹:“,。”(2分)
2、文学文化知识填空。(4分)
树林里纹丝不动,中午的闷热,令人窒息,连树上的鸟儿都停止了歌唱。大地一片昏睡,只有远处偶尔才传来一两声啄木鸟啄木的叩击声,这使得原本寂静的森林显得更加寂然无声,他也更加觉得孤独无援。他心灰意冷,他的情绪和这里的环境正合拍。他双手托着下巴,两肘撑在膝盖上,沉思着在那儿坐了很长时间。在他看来,活着充其量不过是受罪。想到这,他越发羡慕新近故去的吉姆•何杰斯。他想伴随着风声飒飒的树林和坟头摇曳的花草,人要是能无忧无虑地躺在那儿长眠不醒,美梦不断,那一定很惬意。这时他真心希望以前在主日学校里表现得清清白白。那样的话,他这回就可以无所牵挂地去了,一死百了。至于那个姑娘,他到底干了什么呢?什么也没干。他本来出于善意的目的,可她却像对待狗那样对待他——简直就拿他当狗待。总有一天她会后悔的。到那时,她后悔也来不及了。他要是能暂时地死一会儿,那该有多好啊!
①以上这段文字刻画的主人公是。(1分)
②根据你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下面是一篇报道节选,五个划线句中有三句存在语病。请填出病句的序号,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或者写出修改意见)。(3分)
A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与否,在进入21世纪的当下,B英语确实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最强势。C然而,同样拜全球化经济发展之赐,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全球华语市场也备受瞩目。D尤其是中国,近二十年来致力推行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其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在亚洲己不可一世。加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移民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形成的海外华人区,以及着眼中国庞大市场的外商跨国企业,在这几股势力推波助澜之下,E 华语将在21世纪“水到渠成”地成为全球性语言。
(1)句应改为
(2)句应改为
(3)句应改为
4、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例句: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仿:,?。
5、听,不只用耳朵。请分析下面的话,揣摩话中的暗示语言:(2分)
德国诗人海涅是犹太人。一次,一个顽固的排犹分子想挖苦挖苦海涅,就故弄玄虚地对海涅说:“我去过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岛上的风光美丽至极,只是缺少两样东西。”“是吗?是哪两样东西?”不料对方得意地笑笑说:“是毛驴和犹太人。”他本来以为,海涅听了准会气得哇哇乱叫,不料海涅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眯眯地回了一句:“这好办,下回我带你去,两样就会全有了。”
① 排犹分子话的意思是:
② 海涅话的意思:
6、一位农村同学家境困难,在一场洪水中房屋倒塌,财物被水冲光,全校师生闻讯后主动捐款捐物,帮助该同学渡过难关。如果你作为师生代表,带了钱物去慰问和鼓励这位同学。该说些什么话? (3分)
7、专题与综合探究(6分)
材料一: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辞海》)
材料二: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材料三: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材料四: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①、探究上述四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至少三点)(3分)
②、相关链接: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标志,原因是“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
互联网上展开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中国的形象标志——龙?”的调查和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