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340字。
  200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一、形象
  古诗中的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读完一首诗,首先要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Ⅰ、古诗常见意象
  (一)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2)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
  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二)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1)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2)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画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三)梅——斗霜傲雪、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