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言 的 演 变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课文与作者简介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