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70个字。
  《百草园》教学详案
  作者及作品简介:
  鲁迅,原名樟寿,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师学堂的时候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6岁人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教他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老师自20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乡试,决定继承父业在三味
  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对寿镜吾老师很尊敬,他在南京读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老师。
  自1907年到1936年,鲁迅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译文、日记、书信等共八百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了人民革命事业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了鲁迅的历史功绩,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教材分析:
  《百草园》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写作背景:
  《百草园》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本文需两课时。
  教学目标:
  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百草园”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