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90字。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当代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译有德国黑格尔的《美学》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谈修养》(《朱光潜全集》第四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渣滓(zǐ)栖栖惶惶(huánɡ)叨天(tāo)夤缘(yín)蹶倒(jué)
  2.字形
  恍然大悟洗练席不暇暖嗤笑淫佚
  3.词义
  洗练:简练利落。也作洗炼。
  栖栖惶惶:惊慌不安的样子。
  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能说明关键。
  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忙得很。
  叨天:受到好处,沾光的意思。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淫佚:放纵。佚,同“逸”。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提出问题: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二)(3~9自然段)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论述观点。
  (三)(第10自然段)解决问题,提出希望。
  本文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切身感受、经验总结。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观点,观点精辟,发人深思。
  二、内容详解
  全文共10个自然段,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反面教训的刺激和作用较之正面经验更大,作者正是从自己写诗填词失败的教训入手,“现身说法”式的提出观点,观点的提出有了生活的依据,显得真实可信。因为自己没有下力推敲,取巧,所以诗词不好。朋友指点后,作者恍然大悟,并且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扩而大之:“我觉得不单在文艺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作者的切身体会,也是经验总结,是他深入思考的结果。
  第3~9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论述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3自然段,从物理学的角度阐明,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要动,必须施加力。人要动,也必须有动力,即意志力。人的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人是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这一段的特色是由自然科学上升到人文科学,推理严密,逻辑性很强,使人信服。
  由物到人,二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比较中可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
  第4、5自然段,从反面论述,作为人应该克服惰性,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非圣贤,谁无惰性?关键不在于有无惰性,而是如何对待惰性——意志力必须克服惰性,做事才能成功。这里,作者是希望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诱惑面前被动投降。如果说以上是“讲道理”的话,那么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则是作者“摆事实”——以生活中起床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事例生活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第6自然段,以孔子改革到处奔走为例,证明观点。孔子明知天下无道,仍牺牲一切去改革它,这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正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楷模。以名人事例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第7、8自然段,从我们涉身处事的实际出发,证明观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