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3340字。
《过秦论》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雍州(yōng) 膏腴(yú) 逡巡(quān) 隳坏(huī)
B.锋镝(dí) 瓮牖(yǒu) 猗顿(qí) 氓隶(méng)
C.棘矜(jí) 劲弩(jìng)鞭笞(chì) 谪戍(zhé)
D.宁越(nìng) 召滑(shào) 翟景(zhái) 乐毅(yu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度长契大俯手系颈云集响应
B.翁牖绳枢同年而语比权量力
C.六合为家摄足行伍倔起阡陌
D.亡矢遗族门廷若市价值连城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
B.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百有余年矣
D.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饶之地爱:爱惜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象影子一样。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B.会盟而谋弱秦
C.明智而忠信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秦人开关延敌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B.①北收要害之郡 ②追亡逐北
C.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从散约败 ②合从缔交
7. 下列“以为”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这里借指严酷的刑罚。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本,完成9-11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 下列句中的“而”字,不表目的连词的一项( )
A.吞二周而亡诸候B.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A表并列的连词,可译为“并且”)
10.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B.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D(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
11.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B.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这段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课内阅读)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甲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通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