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860字  黑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最新模拟试卷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
  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F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3分)(   )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4.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6分)
  (1)                                   
  (2)                                   
  (3)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分)
  12.A F (A F两项都是作者的基本观点。 B 夸大事实,很多城市都是“崭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都有追赶的心态,不单是地方决策层。C 张冠李戴,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城市记忆”是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其他文化特征的各种痕迹。E夸大事实。原文只是说“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 )
  13.D (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的观念和思路不对头。)
  14.(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
  15.(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哈尔滨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2007年11月20日,《细胞》和《科学》杂志分别发表了重量级论文,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宣布他们用基因改造的手段,将人类体细胞改造成了类胚胎干细胞。这种细胞在功能上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可以说,干细胞研究领域一下子有了一种全新的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之前所有的伦理争论都可偃旗息鼓,人为阻碍荡然无存,接下来,科学家们所要做的,是将这个技术推进再推进,用于诸多疾病的干细胞研究和治疗。这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科学突破。
  山中伸弥和汤姆森的方法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体细胞是一种已经分化得十分成熟的细胞,相当于命运已经定型。但是,山中伸弥和汤姆森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四个不同作用的关键基因转入体细胞内,令其与原有基因发生重组,竟然能让体细胞重新返回到“生命原点”,变成一个多功能的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这种细胞,人们称之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它们就像是失忆了一样,忘记了自己先前的身份,重新“从零开始”。
  这样简单的方法令人赞叹,然而,甚至在一年前也没有人敢说这样可也可以成功。
  曙光初现是在2006年8月。当时,山中伸弥首先报道,他所在的研究组以经过改造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