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60字。
  《屈原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重点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词义的运用。
  教学难点: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理解其作用以及蕴含的作者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阅读全文,理清全文记叙的线索。
  教学难点:解释难句,理清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作家与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元年(前110)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史记》。史书名。西汉司马迁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今天,我们学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二、词语提示:  
  (1)“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亲善。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
  (3)“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词作状语。
  (4)“奈何绝秦欢”:欢:友好。
  (5)“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
  (6)“复之秦”:之:动词,到。
  (7)“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
  (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自佐:既为自,佐自,宾语前置。
  三、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明确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记叙,把表示这四个部分的段落做上记号,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
  任——疏——黜——迁——投
  四、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