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6110个字,主要是上册内容的复习。
2009年昆承中学2月份月练试题
初一语文
一、 基础知识部分(共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凛(liè)②陶(yě)③等(xián)视之④(chà)紫嫣红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太阳所反应的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恍动着。
②“一年之季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8分)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
。
(2)最是一年春好处,。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论语〉八则》中孔子是这样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
“,。”
(6)选出下面对《三峡》的语句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全无缺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风御奔,不以疾也。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故鱼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数声泪沾裳!”
4.下面是七年级某学生的习作片段,其中有一些语病。请你选择4-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文上直接修改。(2分)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
世人总说风雨无情。雨无情,可她有意扬起歌声;风无味,可她有心带来花香。我们怎么不能说风雨无情呢?别让忧郁伤怀蒙蔽了心窗。打开心窗,你可以触摸到窗外的鲜花香味,看到窗外的碧海兰天,感受到窗外的明月青风。
5、围绕“营造书香校园”的主题,准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本试卷共8页第1 页
(1)请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2分)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
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取书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2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诗人游桃花潭时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离开时不想惊动主人,悄悄上船,但还是被发觉了。诗中写“忽闻岸上踏歌声”,表达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1分)
(2)这首诗的末句中的“不及”改成“好比”好不好?为什么?(1分)
7.2008年5月初,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在此之前,中国和日本两国领导人有三次互访,这四次访问都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形容。请你按照要求答题。(3分)
①根据每个短语的含义,以时间为序将这四个短语进行排列。(用序号)
A.破冰之旅B.暖春之旅
C.融冰之旅D.迎春之旅
排列:
②短语中的“春”比喻
③将这里的“春”与朱自清《春》结尾的三个比喻作比较,就其用法和作用简要说说两者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