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5880字。
湛江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共8页,共四大题;
3.请考生尽量保持卷面整洁。
一(1—6题) 二(7—16题) 三(17—23题) 四(24题) 总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鞭挞(dá) 旗帜(jì) B.我俩(liǎ) 拮据(jù)
C.酝酿(niàng) 吞咽(yàn) D.编辑(biān) 烙印(l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浓郁 好高骛远 周而复始 B.绯闻 有的放失 出奇致胜
C.模型 富可抵国 针贬时弊 D.松驰 各抒己见 焕然冰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军与张明同村,同班,还同一间宿舍,彼此间相敬如宾,互相帮助。
B.这次期末语文调研考试中,赵睿取得举世瞩目的好成绩。
C.改革开放三十年,湛江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
D.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不负众望,最终以51枚金牌稳居金牌榜首位,开创历史,笑傲群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来说,这难道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吗?
B.市委书记在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待遇,稳住教师队伍。
C.经过我再三解释,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D.只有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就能保证钢铁基地征地工作顺利进行。
5.语文综合性学习题。(6分)
我校响应市教育局“营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在这个学期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假设你参加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拾取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1)请你结合“相关链接”,简要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说出一点即可,2分)
答:
(2)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了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
答:
(3)相信你一定很喜欢某些名著,并在这次活动中投放了其中一部。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并说说投放的理由。(2分)
答:
6.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6分)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温庭筠《望江南》)
(2) ,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3)“酒”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金樽清酒斗十千”“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写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
① ②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荆州民歌》一文,回答第7——11题。(20分)
①民歌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样式之一,它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行于民间,是反映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
②荆州民歌有悠久的历史。“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到了周代初年,民歌更是在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