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66张,说课稿约3810字。
  《木兰诗》说课稿
  唐山五十九中     闫冬
  一、教材简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经历短暂,所以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难。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文中的字词,初步了解文中数词的用法。
  2.了解《乐府诗集》、《木兰诗》的文学常识。
  3.体会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能够找出本文的互文修辞。
  4.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交代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等情节。)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通过诵读课文,概括木兰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体会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三、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