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920字。  苏教高一第四册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26671  江苏省海安县胡集中学 印文权(13016790830)                                  
  甲、必考内容(142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一块“好泥”
  星竹
  我们小镇上的人都喜欢捏泥人。姥姥的手艺在镇子上属一属二,很有名的。捏泥人是用模具,把和好的胶泥放入固定的模具里,你要什么人物,就选择什么样的模具,选择了什么样的模具,捏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人物。姥姥捏出来的泥人有皇上,有将帅,也有随从和佣人。泥人刚出来时,赤条条的,眉眼全无,这时就要靠一双巧手加工了,用心地把细微之处修饰好,再往泥人的身上涂上油彩,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是一种挣饭吃的活路。在我们乡下很流行。
  捏泥人,关键在于土质,土质要有韧性,要柔和,怎么折腾也不会有裂痕,反复拿捏后,也不会失了胶性。因此,捏泥人,泥的土质就成了关键。土是到处都有的,天下哪儿没有土呢。但许多土,却不能用来捏泥人。要成为泥人的土质,首先就得具备被拿捏的柔软与胶性,不然不行。
  小时候,为了找到好的土质,我们常常要跑很远的地方,要下很大的工夫。但好的胶泥却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所以我们做孩子的时候,老师和大人们总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做一块“好泥”,总拿好的泥土来打比喻,让我们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能被拿捏,而且听话的“好泥”。
  于是,“做一块好泥”也就成了我们将来闯荡世界的一个标准。在我的老家,大人们常会说这孩子将来会是一块“好泥”!这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夸赞了。
  久而久之,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能被拿捏,听话的泥土,才能算是“好泥”。其他的土质在我的眼里,都是无用的废物,甚至被加上了不好的烙印。不只是我,我们镇子上的孩子都是这个认识: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做一块“好泥”!时间久了,我被“好泥”的意识所强化,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人生概念,将来不管到哪里,都要做一块“好泥”!这观念成了我人生在世的一种标准和向往。
  天下的“好泥”,自然是不多的。“好泥”的条件是柔软、黏合而又有胶性,永远要随着捏家手里的感觉变化来回,随心所欲。只有如此,你才能变成一块有模有样的“好泥”!
  长大成人后,我确实按照“好泥”的标准生活了许多年。我迷恋着一块“好泥”的标准。只有先做一块“好泥”,人才能有出息有前途。在我还不懂得更多事物之前,我把世上所有的好品质、好事情、好命运,都归结为首先得是一块“好泥”的范畴。
  我曾因为没有做到一块“好泥”而自暴自弃过。也曾因为自己不是一块“好泥”而伤心悲痛过。我在努力适应别人的过程中苟求过自己。可我还是没有令人满意,我似乎不适于做一块“好泥”。
  做“好泥”原来并不容易。甚至常常要与许多事物发生冲突。渐渐地我发现,大多数的人,似乎都不适于做一块“好泥”。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与“好泥”的标准相悖。
  活到四十岁上,我才知道,我要做一块好泥的认识,原来是有误的。人总不能像一块胶泥那样任人捏造揉搓。天下有许多事,是需要个性的。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人,反而做不了“好泥”。而那些从好泥当中被剔出去的渣子,往往倒有可能是金子、玉石或是稀有矿物。
  原来“好泥”,并不代表所有好的品质,原来“好泥”的作用是那么的有限。“好泥”原来多半是别人手里的产物,是被别人称道或是褒贬的事情。
  漫漫人生,岁月改变了我对“好泥”的认识。我不再按照“好泥”的标准去生活。
  不再单纯做“好泥”的想法,反而让我的生活变得自在、从容、丰富。从中也有了更多的自主和自信。
  不过,我仍常常怀念小时候,和姥姥一起捏泥人的那段生活。只是现在我才懂得,世上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不属于“好泥”的范畴。但他们并非不是优秀的人。正是因为我们不一定是一块“好泥”,反而可以成为一块好砖,一块好矿,甚至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被别人拿捏在手里,然后放入模具,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做事。即被别人赏识的“好泥”!一种是“好泥”之外的矿物。他们虽然不可能在别人的模具里发光,却有着自己的光彩。        
  (《北京晚报》2007年4月3日)
  1.文章是如何围绕“好泥”说开去的?请分点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4分)
  答:                                                         。
  2.第四段中,“做一块好泥”为什么会“成了我们将来闯荡世界的一个标准”?结合全文中心来看,可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答:                                                         。
  3.文章题目中的“好泥”为什么要加引号?请加以分析。(4分)
  答:                                                           。
  4.文章结尾说“世上有两种人”,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人?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作简要分析。
  答: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令狐楚帅河阳,奇其文,使与诸子游。楚徙天平、宣武,皆表署巡官,岁具资装使随计①。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綯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调弘农尉。以活狱②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又试拔萃,中选。
  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侍御史。茂元善李德裕,而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③之。茂元死,来游京师,久不调,更依桂管观察使郑亚府为判官。亚谪循州,商隐从之,凡三年乃归。亚亦德裕所善,綯以为忘家恩,放利偷合④,谢不通。京兆尹卢弘止表为府参军,典笺奏。綯当国,商隐归穷自解,綯憾不置。弘止镇徐州,表为掌书记。久之,还朝,复干綯,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剑南东川,辟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府罢,客荥阳,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