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90字。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哲理和象征的韵味
2、理清小说的行文脉络
3、人物形象分析(鉴赏老人形象,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文内容讲解:
一、 导入:
曹操诗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海子曾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数文人骚客将自己的情怀消融进了大海。那么,海是什么样的呢,是神秘莫测还是汹涌澎湃?我们曾经也学过高尔基的《海燕》,知道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一切都与大海息息相关,紧紧相连。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海上的文章《老人与海》。(展示图片)海、老人、鱼,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故事梗概:
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收获,第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提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一夜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了。本文节选的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三、 作者简介: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20世纪末回到美国,写了不小以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子”性格。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等
(向同学们展示图片,进行大致了解)
四、课文内容分析:
1、重点字词
攮 颚 啐
鲭鲨 脊鳍 蚕噬 舵柄 船梢 蹂躏
拽掉 榫头 掌舵 桅杆 皮开肉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