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00字。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 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 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所论甚切。
  二、 教学新课: 
  1、 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再读,熟悉词的内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 
  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 。 
  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 ,欲哭泪先流。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