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7320字。高2009级每日训练(五) 
  作者:7girl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嗜好 谥号 寺sì庙 侍奉 有恃无恐  其余读shì
  B、绦虫  叨教  韬略 波涛  饕餮之徒  均读tāo
  C、跣xiǎn足 铣床 迁徙 畏葸 洗劫一空 其余xǐ
  D、搦管 懦弱 偌ruò大 诺言 唯唯诺诺  其余nuò
  饕餮之徒比喻凶狠贪婪之人。  搦管:执笔,也指写诗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立竿见影 无尚上光荣 余勇可贾 怨天尤人 
  B、振聋发聩  弥天大谎  委曲求全  省吃俭用
  C、沧海一粟 坐收鱼渔利  屡见不鲜 金榜题名 
  D、与时俱进 自负盈亏 耳熟能详  欢渡度良宵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福建青年作家钟兆云的新作《国之大殇》以生动、流畅的笔触,展现了明中叶以来海峡两岸人民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御侮史卷,再次     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我们下一步还将发射“神舟”七号、“神舟”八号,之后,将发射一个规模更大的空间站,可以做大量的空间应用     。
  ③剧中的许多匈奴戏外景极费周折,投资方先后     了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多处草原,但均因沙化严重、草地退化的问题而搁浅。
  A、印证  实验  考察    B、验证  试验   考查
  C、印证  实验  考查    D、验证  试验   考察
  验证,即“证验”:通过试验使得到证实。
  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实验:为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从事的某种活动;
  试验:为观察某种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衡量(行为、活动)。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天马行空: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火中取栗”意为“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其中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表意不明,去掉“其中”
  B、大风把西湖的鱼吹到岸上,这样的事连在西湖边住了大约50年光景的老吴也是第一次遇到。
  重复累赘。去掉“大约”或“光景”
  C、据来自全国防治指挥部的消息,还有四个最初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能否解除封锁正由专家进行验收。句式杂糅,“正由”改为“尚需”,删去“进行”
  D、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行命题的省份,这将有利于各省高校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面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什么人们如此“吝啬”仇富心理?而对他充满了崇敬和敬佩?
  去掉第一个问号:一句话未说完,不能用句末标点。
  B、经过10年磨练,逐渐形成由张瑞锋、祝勇和庞培、宁肯为代表的新散文写作群体,产生了诸如《算术题》《牙》《旧宫殿》《收藏》等一批独创性的作品。
  C、2月15日,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本次两会将对驻会代表严格要求,不允许各省市代表自带厨师、自带食品、自带加工原料(2月16日《娱乐信息报》报道)。
  句外括号。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前一个括号之前。
  D、图书馆里的学生几乎清一色地都看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经济、法律……等应用类书籍,大家都忙于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考出国英语。
  去掉“等”字或者省略号。
  7、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答:贺诗是喜悦、赞赏;曾诗是贬斥、嘲讽。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