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优秀的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所钟爱的新诗。对于这首诗的鉴赏,1999年语文高考曾出过一道题目(见附录)。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安排了一个新诗单元,旨在通过欣赏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的新诗,培养学生对新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也选入了这首艾青的名篇。对于这首诗,教师应当不局限于《教师指导用书》的分析,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诗歌技法两个方面适当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运用正确的审美观来欣赏这首经典之作,同时了解诗歌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
首先从思想内容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艾青对祖国、对民族的藏在心灵最深处的爱。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一部苦难史、一部血泪史。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应当时时刻刻存在于人们呼吸的空气中,存在于中国人粘稠的血液里。
艾青这首《我爱这土地》正写于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一九三八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以良知之笔写出了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民族对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国土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
读这首诗,可以让人体味到思维的空间在飞扬,体味到真挚的感情在涌动,可以让人热泪盈眶,让人心潮澎湃,让人热血沸腾。
1、“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首诗无疑是把对“土地”及其中凝聚着的对祖国——大地母亲的爱表现得最动人的。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大地上,忧患多于幸福,痛苦多于欢乐;然而,即使是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诗里所表达的是一种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人艾青把它表现为一种歇斯底里的忠诚,一种杜鹃啼血的决绝。
  2、这首诗溢漾着诗人艾青特有的忧郁(艾青也自称为“悲哀的诗人”),正是这种特有的忧郁产生了特殊的美。艾青的忧郁,同许多伟大作家一样,源自民族罹受的苦难。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别林斯基说: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以及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