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40字。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陆洋
  【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未曾咆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释】 哭——这里指在吊丧时哭泣。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 歌唱或哭泣是一个人情绪的真实流露,它们之间的过渡是需要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否则,一个人能够时哭时歌过渡自如,那么这个人不是在演戏,就是神经出现了故障。
  人有恻隐之心,即同情心,这是人的最基本的感情。孔子对人的同情是出于真性情,不是表演给谁看的。乐可以骤哀,哀不可以骤乐。孔子哀人之所哀,对死者真心地哀伤,对死者的家属真心的同情,必然不可能一下子欢乐起来,当时也就吃不饱,当天也就没有心情歌唱。现在的丧事上,特别是有权者有钱者家里有丧事时,吊丧者盈门满巷,但面露哀伤者几稀矣。因为这些人都不是出于真心的哀伤同情。
  教育者,给学生讲这两则,应该告诉学生人应该有恻隐之心,与人交应有真心,逢场作戏应该少干。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侧隐之心。曰未尝,则非偶然。哭指吊丧。一日之内,哭人之丧,余哀未息,故不歌。曰则不歌,斯日常之不废弦歌可知。然非歌则不哭。余哀不欢,是其厚。余欢不哀,则为无人心。颜渊不迁怒,孔子称其好学。是哀可余,乐与怒不可余。此非礼制,乃人心之仁道。本章见圣人之心,即见圣人之仁。或分此为两章,朱注合为一章,今从之。 

  【原文】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注释】 纲:网上总绳。弋:用带绳的箭来射鸟。
  【译文】孔子只钓鱼,却不用大网捕鱼;孔子射鸟,却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
  【评析】
  ★孔子是不是真的如此,他这样做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可以存而不论。
  有修养的人,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如不得已必须取其生命,不能赶尽杀绝,也不能出其不意。以小见大,孔子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他的仁心。 
  ★孔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当然好,暗合了今日的环保主义思想,但孔夫子当年如此做却不是为了环保,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这就有点虚伪了。钓一堆鱼是不仁德,钓一只鱼就是仁德了? 
  我们提倡爱护动物,但爱护动物的目的还是为了增进人类自身的幸福。前几天南京有人放火烧一窝流浪狗,这叫我们很气愤。我们为什么气愤呢?因为虐待动物是虐待人的一种心理预演,喜欢虐待动物的人,其实是喜欢虐待人,只是因为暂时没办法虐待人,他们才退而求其次,找来一些动物做替代品。喜欢虐待动物的人,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潜在的变态杀手,我们不反对是不行的。 
  我们反对虐待动物,只是反对残忍,只是为了预防在人群中产生变态杀人狂,我们并不反对为了增进人类的营养而吃动物的肉。我自己就喜欢吃狗肉,吃就吃吧,猪能吃,狗为什么就不能吃呢?在尽量减少动物痛苦的前提下,杀就杀吧,也没什么不好。但是不能虐待动物,不能培养人群中的乖戾之心。 
  孔夫子也讲究“仁及禽兽”,但他却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这就不好了。 
  ★美国应该好好学学这一句,这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一方强盛时不要乘人之危,要公平竞争,这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是我们应该好好继承的。在绿化问题上,在渔业问题上,在珍惜动植物的保护上,我们要有这样的精神,否则,我们人类会越来越孤立,并将反受其害。
  【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第七
  【译文】孔子同人一起唱歌,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他和唱。 
  【评析】这是与美同乐同在的欣赏境界。人难得自在自得,自娱自乐,我们渴望在日常生活里发现心灵的精神的自然风光。 这则论语是应该和同是本篇的另一则一起来看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