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30个字。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2.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3.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文章叙事的线索。
2.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站(yì) 教诲(huì) 系住(jì) 芦荟(huì)
瞥见(piē) 畸形(jī) 匿名(nì) 诘责(jié)
杳无消息(yǎo) 深恶痛疾(wù) 油光可鉴(jiàn) 绯红(fēi)
2.解释下列词语。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
不逊:无礼。逊,谦逊。
诘责:反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3.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
(2)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篇文章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划分段落
朗读课文,可以请几个同学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考虑段落的划分。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时间的推移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地点的转换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中国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