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10字,共1课时。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
  2. 学会写内容提要;
  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由传统文化危机引发的大规模文化革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它倡导、确立了20世纪中华民族新的语言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结构,使中华文明得以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她变革的勇气、开放的胸怀、独立的意识、创造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文明史上最为宝贵的财富。这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般的观点,我们的教材也是这样。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有成就的,它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并为现代化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特点是激烈的反传统,“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欲以西方模式来建构中国的新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了过于激愤的态度,在思想方法上有重要失误,她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断然否定传统文化有现代化所需的内容,因而走向了绝对主义。
  而现在我们仍然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辟的这个大时代里,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身上的中国传统日益稀薄,中国味淡不可闻。且看一个镜头: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心生绝望。但自从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时,近一个世纪后,孩子对这《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到哪里才能寻找我们缺失的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值得反思的命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展示课题)第一次读这个题目,相信同学会觉得有些玩文字游戏,就两组词把他们颠来倒去,有差别吗?其实在学术界,这两个对象也常常被混为一谈,所以学者庞朴写作此文的一大目的就是区别这两个对象。
  (二)文本研习:
  1、文章开头部分就用一个句子点出了这两者的差别之大。同学能否找出来。
  明确:蜜蜂和蜂蜜的差别。
  2、接着,我想请同学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部分中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从概念和特点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对象作一比较,完成下表:
  比较对象 概念 特点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比较对象 概念 特点
  传统文化
  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遗产) 时代性、
  民族性
  文化传统
  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民族精神) 不可捉摸、
  无处不在
  惰性力量
  可变性
  3、我们能否结合一些实例来分析这两者的差别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