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820字。
  《新闻阅读与实践》讲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受孙老师委派和大家一起研究《新闻阅读与实践》这门选修课,说句实在话,接到这个任务后,感到很棘手,自教育部于2004年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虽已历经四年,但选修课的实施仍然是最大难点。切身体会就是上学期在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随意性很强,一本教材,没有教参和其他教辅资料,但好在很多都是老篇目或者是一些大家的名作,网上及手里的资料很丰富,讲起来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新闻阅读与实践》这门选修课在各省市还没有正式全面实施,相关资料少之甚少,虽然阅读了几本有关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及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认识上还是不够深入,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谈谈想法,抛砖引玉,不足之处一起切磋。
  我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是总体来介绍一下《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编排方式,《课标》对这本书的教学建议以及在课时安排上的一些想法。然后是本书第一章《新闻是什么》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第四章《特写》在教学上的简单理解。
  一、总体介绍
  (一)编排方式
  这本教材以简要的新闻学知识做引领,重点放在新闻各主要体裁的阅读与实践上。全册一共安排六章。第一章是学习新闻的基本要素,相当于一个总论,让学生了解新闻是什么,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形式。第二至六章是学习的重点,每章学习一个新闻类型,分别是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和报告文学。
  各章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导引、阅读、实践。“导引”部分只是某些知识的必要铺垫,同时穿插一些有用的小资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完成。“阅读”一般包括3—4篇课文,课文的选择既考虑到类型,如“通讯”中的“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同时又照顾到内容、时代等因素。课文后一般安排有3—4道练习,供学生们结合具体文章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学会阅读。“实践”以写作为主,但又不限于写作,其中还涉及一些与该体裁密切相关的活动,应该说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一部分包括需要了解的与本次写作有关的一些知识以及参考活动两项内容,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完成实践活动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导引”和“阅读”中掌握的某些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获取第一手材料。
  (二)《课标》教学建议
  1.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由于新闻表现出的强烈社会性以及意识形态性,因此在教学实施中要注意新闻作品的人文性因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但同时,也要注意新闻的工具性因素,让学生明白新闻这种体裁的一些本质特点。如新闻的六要素,是新闻报道的工具性基础,也是学生重点学习的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系,是使用好这本教材的关键。
  2.强调实践
  强调实践包涵几方面的意义。其一,新闻学习应该将指导重点和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上,放在能够进行初步、简单的新闻实践活动上。其二,新闻是严肃的,它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不是随心所欲的文字创作,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工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新闻态度和作风,是非常重要的。其三,新闻学习的实践性,还要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3.注意新闻文体的特点
  新闻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文体,最重要的是实践,采访、写作活动应该是新闻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相比其他文体,新闻作品的借鉴的意义并不那么强烈,而且教材中大多数的新闻作品,也不具有其他文体作品那样的经典性。因此新闻作品的阅读,应该说更多的是为应用和实践提供一个知识平台。
  4.注意与必修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新闻素养相衔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